原标题: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恼
导读:
年前的一个下午我和一个14年没见面的女孩儿约在县城老家的一个小咖啡馆聊天。...
年前的一个下午我和一个14年没见面的女孩儿约在县城老家的一个小咖啡馆聊天。
很奇妙,我们读书时期交集不多,虽然是同班甚至坐过邻桌,但那会儿也并没有玩到一起。
反倒是工作后的这些年,因为彼此的价值观和工作内容的一些交叉重叠而产生了新的链接。
那天聊完回家之后,我对聊天内容里的一些片段反复咀嚼了很久,有一些错愕和困惑。
在我看来,她从小到大一路都“很顺利”,一直是“别人家的孩子”。(这或许也是我们曾经玩不到一起的原因吧,因为老师早就把整个班级按照成绩分为了9个小组。永远第1组的她和永远第3组的我即使身在一个教室却就像生活在平行时空里一样。)
然而,那天我们聊起来却发现,女孩在成长的过程中,尽管各自的情境不同,但似乎都面临的相似的困境:
在青春期的某个阶段,成绩好似乎并不如“受异性欢迎”那样重要;
长大后一度思考不清楚婚姻和恋爱的价值,总会陷入这样的矛盾:自己有男朋友这件事情,到底是因为“爱情”,还是因为自己可以向别人“炫耀”自己并非大龄剩女?
“成绩好”这件事情意味着什么?对于她而言,竟然是“唯一的救命稻草”,是她在性别刻板印象和阶级刻板印象的双重裹挟之下唯一可以有“话语权”的武器;
长大之后,在职场里依然会想方设法极力寻求他人的认可,时常看不清楚自己的价值。明明在所有人看来自己都已经做得非常好了,可总是觉得“自己并没有什么价值”或是“看轻自己”,更不敢大声为自己争取什么权益,会担心自己这样是不是“不懂事”,或是“太过分”。
不止一次听女孩跟我聊类似的想法,有时候当一个女孩跟我聊起这样的“困境”时,我竟一时分不清是一个“独立个体”的困境,还是作为女性独有的困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