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标题:通过不同经历自我觉察
导读:
当一件事推进不顺利,又找不到问题所在,我就知道又有一个认知卡点存在,我需要先去克服掉才能解决推进的问题,为什么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去做产生不同的结果,是因为人的问题。...
当一件事推进不顺利,又找不到问题所在,我就知道又有一个认知卡点存在,我需要先去克服掉才能解决推进的问题,为什么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去做产生不同的结果,是因为人的问题。
有一则寓言故事,两个农夫上山砍柴,挑柴回家的路上,累了就在中途休息一下。期间一位农夫突发奇想,就问同伴:你说这皇帝每天会用什么挑柴?另一个人回答:肯定是用金扁担。
砍柴的以为皇帝砍柴后挑柴一定用的是金扁担,因为皇帝有的是金子,肯定干什么都用金的。
这是一种思维局限性,他压根不知道皇帝根本不用砍柴,因为这超出了他的认知范围。
每次在做一个决定之前,我都会深度进行思考探索。当还是没办法做出决定前,我就不做这个决定,继续按照原先的模式来。
其实不做决定也是一种决定,当没有思考清楚问题的本质的时候,我们做事情不会一直坚持到底,因为会有怀疑,不坚定,那这件事大概率做不成。
《金刚经》里面有一个重要的概念“空”,空性思维。任何一个人、一个观点、一件事,都是空的,取决你怎么填充。
你觉得这个人靠谱,大概率你就会认为他做的事也靠谱。
你赞同这一个观点,你会思考出对应的理由去支持。
你认为这一件事是正确的,就会想对应实现它的方法策略。
你所欣赏的人、支持的观点、认为正确的事取决于你的思维逻辑、经历和你的立场。你的所想投射出了你对客观世界的所有认知。
所以你能调用的资源都是刚好跟你匹配的,只有适合,才能发挥出来。有一句话叫做,“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”。每个人的眼界格局、资源条件、天赋秉性不同,做成一件事的成功概率也不同。
以上对于自身“思考模式”的思考称为“元思考”,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观点,是对于背后产生观点的思维模式的反思。思考结合行动,行动验证思考。
人有两次生命的诞生,一次是肉体的出生,一次是灵魂的觉醒。
觉醒前目标围绕找到存在的意义;「什么使命」
觉醒后目标围绕实现存在的意义。「完成使命」
最后的话,无论人生上到哪一层台阶,阶下都有人在仰望你,而阶上亦有人在俯视你。你抬头自卑,低头自得。唯有平视,才能看见真正的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