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标题:关于孩子
导读:
我想到了鲁迅的话:“中国的孩子,只要生,不管他好不好,只要多,不管他才不才…”...
我想到了鲁迅的话:“中国的孩子,只要生,不管他好不好,只要多,不管他才不才…”
当然,人们在想要一个孩子之前一定也经过了考虑的,检查,胎教,育儿知识学习等等等等。
但我依旧觉得,这些还不够,还远远不够。尤其当我听到人们常说“我觉得女儿好,妈妈的小棉袄,爸爸的小情人。”或者“男孩子好,一户之主,顶梁柱。”诸如此类,在7,80年代甚至如今的一些农村,生男孩子往往意味着家里的主劳力,所以重男轻女依旧的现象依旧很多。可是那些想要男孩儿想要女孩儿,难道或者说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一种“自私”?因为是你想要一个男孩或者女孩。
这又让我想到一句话,记不得是不是哪位名家所说,但一定是在网络上看到的。大概之内容是“当你出生时,没人问你过是否愿意来到这个世界。”是吧,这是没得选的。
当然按“命运”的理解,“每一个生命的诞生都是其因果轮回,投胎转世,福报抑或冤亲债,既是父母的果,也是孩子的因。说起来我对这方面了解应该超过多数人,具体且不谈了。但我想说的倒不是这个。
当人们想要一个孩子,那么且抛开命运的那一块,是“你们”想要,而不是“你们”经过讨论后你决定生,他决定投。这是一个单向选择,并不是双方协商的结果。所以才有了那句话“当你出生时,从来没有人问过你是否愿意来到这个世界”。
从孕育开始,到长大成人,为人父母的责任真的就只是“穷生穷养,富生富养”,或者你认为的把最好的都给到孩子,抑或是在精心安排,科学培养下,让孩子成才成材?且不说结果是不是一定成才成材,即使精心又科学,可那依旧是做为父母为孩子安排的路,并不是他自己的选择啊。是啊,你说小孩子什么都不懂怎么能知道未来的路怎么走,所以还是要父母的安排和培养。那这是不是还是单向选择?有几个孩子是真的童年快乐无忧,成长之路顺心顺意的符合自己的性格爱好而开始了人生之旅途?
譬如农村普遍种地的年代,一个男孩子的诞生意味着家里多了一个重劳力,所以人们想要男孩,那么从出生到这个孩子慢慢的变成一个劳动的主力,这便是随了父母的愿了。又譬如想要一个女孩儿,妈妈的小棉袄,爸爸上辈子的小情人,在出生时咿咿呀呀讨人欢喜,随了你的愿了,然后到青春期的叛逆,再到嫁为人妇,若是嫁得好,自然是父母感到开心,若是嫁的不好,鸡飞狗跳,那个时候还是随了你的愿么?倘若那时你再问他们,我想大概率会说:唉,这孩子就这命啊。是啊,命啊,凭什么?
这个社会如此操蛋,你如何能保证让你的孩子这一生幸福,无病无灾,顺顺利利。如果说苦难和幸福并存,奋斗,坎坷,经历,都是财富啊,要精彩的度过这一生,总要经历各种。凭什么?《一百个人的十年》里作者有一句话“幸福不会带来任何教益,苦难却能改变人的性格”。如果你的孩子不幸福,而因为苦难改变了性格,你怎么想?你觉得那是你觉得?你问过孩子怎么觉得了么?如果你问我,我就觉得幸福就是幸福,别和我扯苦难,你要经历精彩人生,你去苦难,我不去。我很想一辈子心想事成,身体健康,花不完的钱,睡到自然醒,乐到嘴开花。我错了吗?
那到底还要不要孩子?
无论那些贫穷的,富有的,幸福的,还是正在经历苦难的,如果问他们,我想他们更多的人还是感谢父母把他们带到这个世界,经历丰富多彩的人生的。
所以,那到底还要不要孩子呢?
还是得要吧?
要不先问问孩子?